這世上讓你嫉妒的要死的其實不是娶美女的富豪,而是你最親近的人...「4種建議」把你的玻璃心補好補滿!
羨慕的機制 羨慕是一種複雜的情緒。首先,我們將自己與他人的現狀進行比較,然後深覺自己至少在某一方面不如對方,並且這種低人一等的情形在短時間內無法改變。法蘭西斯科.阿爾貝羅尼稱此為羨慕者「無能為力的痛苦」。一旦我們發現了自己的個人劣勢,許多思想和情緒都可能浮現出來,包括悲傷、憤怒、好勝心等。 當我們發現自己低人一等的恰恰是我們極為看重的地方,我們的羨慕反應會特別強烈。這些人格特質或優勢通常對我們尤為重要,(在我們眼中)代表着自己的形象,屬於自尊的一部分。 人們通常只對在重視的事上比自己強的人產生痛苦的羨慕情緒。比如,上高中的時候,我在數學上既有天賦又有興趣,分數一向很高,那麼我就不太會強烈地羨慕某位文學課成績優異的同學。 再比如,我不喜歡船,還很容易暈船,那麼我也不太可能對某個坐擁一艘帆船的朋友產生羨慕。不過,如果這個朋友的家庭生活幸福美滿,而我卻和伴侶之間出現了問題,那麼我就可能會在看到他們夫妻倆深情對視的時候羨慕不已。 我的同伴,我的兄弟姊妹⋯⋯ 生活經驗和心理學研究都表明,我們更傾向於羨慕與自己關係親近的人(如兄弟姐妹、朋友、同事、鄰居)。這一現象有兩個原因: 首先,
親密關係使我們更容易比較彼此的優勢、長處。 其次,
由於屬於同一個圈子,我們對個人的價值和地位有着相似的評估標準,一旦有差別會很快影響到我們的自尊。 因此,我們一般都會羨慕那些「同類人」:想到某個著名富翁的萬貫家財,你可能絲毫沒有感覺,但你會深深地羨慕某個剛賺了筆大錢的朋友。一個青春期少女則更可能羨慕「班花」而不是雜誌上的模特兒,並為此變得悶悶不樂。小朋友們羨慕的是操場上的小同學,而不會是矽谷某個有錢人的兒子。 一位父親提到他的兩個女兒──六歲的愛德琳和四歲的克洛伊在被帶到聖誕樹前拆禮物時分別有什麼反應: 年紀比較小的克洛伊完全沉浸在拆禮物的喜悅當中,每打開一件就會驚嘆不已。與此同時,愛德琳也在拆她的禮物,但她的眼睛卻一直盯着妹妹,妹妹每拆一件她都會仔細地看禮物是什麼。她上去一點都不開心,反而因為在不停地比較而顯得很緊張嚴肅。其實我們已經盡力不去挑起她們之間的嫉妒,但愛德琳真的很難不嫉妒妹妹。 毫無疑問,這就是羨慕情緒最惱人的一面──在兄弟姐妹、朋友、夫妻,甚至是我們與父母之間,它都會滲入到這些最親密的關係中間製造裂痕。
![]()
(圖片來源:Flickr)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羨慕情緒 作為心理治療專家,我們經常會驚詫於羨慕情緒對親子關係的影響。當然,我們很容易理解孩子對父母的羨慕情緒。他們會羨慕父母的權威和作為成年人的自由,而且由於這種羨慕大多屬於好勝/景仰型羨慕,它對於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會以父母為榜樣努力奮鬥,希望達到和父母一樣的高度(有時孩子長大後甚至會選擇與父母相同的職業)。 但是,也有一些其他形式的羨慕會對親子關係產生可怕的影響,例如下文中三十三歲的瑪蒂爾德和她母親之間的情形: 我母親曾經(現在仍然)是個非常美麗的女人。小時候,我就發現她對男人有着很強的吸引力,而她自己也很會吸引別人注意。我以前很絕望,覺得自己永遠不可能像她一樣美,我只是個醜小鴨。那時我特別用功,因為我很肯定自己將來一定嫁不出去(幸好爸爸對我一直很好)。青春期的時候,情況更糟了,因為我發現就連我帶回家的男生都被我母親的美貌吸引了。 說實話,我當時恨透了我母親,因為連在他們面前她都要賣弄一番(當然是無意的)。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羨慕的天平開始向相反的方向傾斜。我越長越引人注目,而我母親則為自己日漸衰老的容貌焦慮不已。如今換成了她恨我。她一見到我就會變得很有攻擊性,而且有男士在場的時候,她就會表現得特別明顯。如果我將來有女兒的話,我希望自己不要再重複這種可怕的狀態。 羨慕可不是女性的專利,來聽聽巴斯卡對他和他父親之間關係的描述:我長大後才明白,原來父親曾經很羨慕我。小的時候,每次我告訴他自己在學校拿了好成績,他都沒有任何高興的表情,而這讓我非常難受。後來我每次交女朋友,他都會很明顯地表達不滿,而且會不停地在女孩們面前說我壞話。 有天我興奮地告訴他,我被一家知名大公司錄用了,而且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我看到他居然一下子繃緊了臉。片刻之後,他恢復了過來,生硬地祝賀我。如今我終於明白他羨慕我的原因:他出身貧寒,沒能上學,十四歲就開始工作,靠着自己的雙手艱苦地打拚了一輩子。我可以接受教育,度過真正的青春期,事業也有好的起步—看到我享受着他從來都未曾擁有過的一切,他的心裏很難接受。 不過,不管怎樣,我還是非常敬佩我的父親,因為他支撐了我整個漫長的求學生涯,且毫無怨言。(不過他確實是被我母親逼的,母親一直鼓勵我實現遠大的理想。) 由此可見,
某些父母是矛盾的:一方面想把自己未曾擁有過的都送給孩子,一方面卻無法接受孩子享受這一切。 ![]()
(圖片來源:Pixabay)
羨慕情緒的處理策略 親愛的男讀者,設想一下,你偶遇一位年少時的同班同學,對方請你去他家喝一杯敘舊。你發現他的住處簡直就是豪宅,每一個細節都精緻到家,而你自己的家簡直無法相比。 親愛的女讀者,想像一下,你被邀請參加一場朋友聚會,一位老朋友來向大家介紹他美貌絕倫的新女友,而你的丈夫和其他在場的男士都盡力剋制著自己不去行注目禮。 在上述的兩種情形下,你都很有可能被羨慕折磨。正因為我們羨慕的對象在我們認為特別重要的方面明顯地超越我們,我們才會感到如此揪心的痛苦。(有時這種羨慕是無意識的,比如:有些人並不看重生活裡的物質條件,他們選擇從事某種職業純粹是出於熱情而非為了賺錢,但他們照樣會對某個有錢人所獲得的優勢與利益感到羨慕。) 當我們覺察到了對方的優勢及優越性,我們的內心就會產生一種被貶低的感覺,而它會直接損害我們的自尊。然而,自尊是我們自我認知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每個人都在不遺餘力地捍衞或保護它。那麼,我們該採用怎樣的策略,才能讓自尊回到它原先所在的高度?
![]()
(圖片來源:Pixabay) 以下便是幾條有用的建議:
將對方所擁有的優勢進行弱化。看到精緻卓絕的豪宅,你可以在裏面找些不足之處,或者可以更簡單些,心想,這種奢華不過是一場虛空,若換了你變成這套房子的主人,你不會覺得幸福(你很可能真的不會高興,我們將在後文談人格對幸福的作用時提到這一點)。
在對方身上找到一些弱點以抵消其優勢。沒錯,他的住處確實豪華,但他的孩子卻很讓人擔憂,而你的孩子卻像小天使一樣讓你放心;沒錯,她確實是美女,但她在戀愛關係裡從來都不快樂;沒錯,他是升職了,但這也代表他不得不承擔更多責任和工作。 這兩種思維方式的優點在於,它們不會引起你對對方的敵意,同時維繫了兩人之間的關係,也不會破壞你的好心情,並且沒有過分歪曲事實。不過,還有一些策略也是人們常常自然而然便會使用的:
全面貶低對方本人。他住豪華的房子,但他不過是個見錢眼開的鄉巴佬,要麼就是個詐騙犯,或者是個混蛋;她是美女,但她蠢,閱男無數,陰險愛算計;他升職了,但他其實就是個搬弄是非、工作能力低下的傢伙。
因對方的優勢而加害於他。男士,你的朋友出於信任告訴了你他如何通過投資賺來了買房的錢,你事後卻將他匿名舉報;女士,你想盡一切辦法把那位美女排擠出你們的圈子,或者搞得她與老朋友分手;在公司裡,你略施詭計,偷偷搞砸了剛升職的同事做的工作。在一些歷史事件中,有些人甚至最終用政治藉口揭發對方,稱其(在不同年代和國家)是異議分子、同謀、階級敵人或奸細,以此摧毀對方的優勢,殘害對方的性命。 這些行徑或多或少都具有挑釁的意味,但若是採用以下的思考方式,那麼羨慕者就會更加理直氣壯地做出以下行徑了:完全貶低讓對方有優勢的價值體系。典型想法包括:「我們的社會真是墮落,讓唯利是圖的生意人都發了大財」、「正因為媒體的洗腦,才會讓美貌這麼受推崇。其實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女人一個個都變得對外貌不自信,紛紛通過買衣服和化妝品來毀滅自己」、「老闆都偏愛順從的,不喜歡有能力的」,等等。 讀到這裏,讓我們一起來思考一下。你可能已經猜到了,這些處理羨慕情緒的策略中,每種策略都會對你的心情、你的人際關係,以及你的健康產生不一樣的影響。
![]()
本文摘自二魚文化《理性的情緒化:精神科醫師拆解七種支配生活的基本情緒》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