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默默陪馬雲走過寒冬 比孫正義更早投資阿里
![]()
譚秉忠。 大 中 小 回顧25年投資生涯,他說,『既然我願意跟這個人走在一起,我就願意一直跟他走在一起,我願意在人生(路上)我們一起往前走,這是很快樂的過程。』根據鳳凰網報導,譚秉忠,香港人,畢業於倫敦大學帝國學院土木工程系,並擁有牛津大學電腦科學碩士學位,1991年以來一直活躍於亞洲創投圈。阿里巴巴首批投資人,曾任富達亞洲風險投資(FVA)創始合伙人,現任創業資產平台Venturous創始人。以阿里巴巴現在超過兩千億美元的市值來看,譚秉忠及其公司富達亞洲風險投資(FVA)在1999年所做的決定堪稱完美投資,此後十幾年間每輪融資的低調跟進則實屬傳奇。但相比於其投資的阿里巴巴、亞信科技、軟通動力、華友世紀、藥明康德等明星企業,譚秉忠在創投界卻低調得多。FVA在國內也鮮有人知,除非被告知其母公司富達是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數萬億美元,彼得·林奇所在的麥哲倫基金是富達旗下的基金之一。
壹『他滔滔不絕地說了四個小時,我們一句話都插不進』1999年,經朋友蔡崇信引薦,譚秉忠在杭州見到了馬雲,直覺告訴他,眼前的這個年輕人『要麼是天才,要麼是瘋子』。當時,中國互聯網尚處於萌芽階段,『把生意搬到互聯網上』『要做一家102年的偉大公司』馬雲的夢想顯得有些天馬行空,就像他自己所說,『把他否決的幾乎是所有人』。而譚秉忠到底看中了馬雲什麼?『他是非常有激情的,你會相信他跟這件事成與敗都會捆綁在一起,用今天的話來說,這個人是all in的。』譚秉忠說,其實早期專案沒什麼資料可看,但是又不想錯過,決定投資更多的是對人的判斷,不僅是對馬雲的判斷,也包括對團隊的判斷。在譚秉忠看來,一個成功的團隊應該包含很多不同角色,有海歸也有本土團隊,有年輕人也有富有經驗的人,有懂得經營的也有擅長資本運作的......馬雲有能力找到蔡崇信、關明山、吳炯等厲害的人幫他,這就是很聰明的創業者。正是基於對阿里巴巴整個團隊的欣賞和信賴,1999年10月,富達和高盛、新加坡政府科技發展基金、Invest AB等機構向其投資了500萬美元,這也是阿里吸引的第一批機構投資者。3個月後,軟銀孫正義和馬雲6分鐘談妥2000萬美元的傳奇故事上演。但在2004年,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波及大陸,大部分創業公司關門,而剩下的都在艱難求存,非典的降臨更是雪上加霜。高盛對於大陸電子商務前景看衰,出售阿里巴巴股權,套現2200萬美金退場。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