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瘦小腿:越是粗的腿,越有機會改變
知乎問題:如何瘦小腿? 作者微博&FitTime App:@麥大濕本文經授權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為了讓腿變細,你們一定嘗試過按摩、拉伸、包裹(木乃伊式保鮮膜捆綁),以及各種亂動訓練(如跳操、教練帶着亂練)。 網上有很多瘦小腿的方法——康復師可以把小腿從功能失常康復到正常,但變正常了不代表變細了,而且絕大多數人的粗壯小腿都是功能正常的;還有些人會對各種局部肌肉進行強化訓練,而走路是全身性的無意識動作,就算要強化某些肌力,也要把這部分肌力的功能轉化應用進去;還有一些 體態調整訓練,體態評估這種靜態評估和沒有停止過活動的人體,真的是幾乎沒有關聯性,比如我這個體態糟糕的學生依舊擁有傲人的細腿:
△圖源:我的教學資料 你是不是所有事情都做了,就是沒觀察過腿細的人怎麼走路呢?兩年前我寫過的: 如何瘦腿,擁有一雙修長筆直的美腿? 感興趣的FitTimers可以先去看看。
△部分案例截圖 如今經過更多的案例,我有了更全面的思路和實際效果支撐,來幫助大家解決粗腿這個問題:我們的體型,是我們對身體的使用方式得來的。也就是說, 當我們可以形成「無意識的新姿勢」時,我們的體型一定已經發生了變化。 我從小就是一個看美女先看小腿的男孩子,走在路上永遠都是低着頭(只有看到好看的小腿我才會抬頭看看她的臉)。對小腿莫名的追求,讓我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細腿女孩的走路印象。所以最開始着手研究細腿方法時,我是從在大街上錄製行人的步態視頻開始的。 但是真正讓我獲得解決方案的,是看腿粗的女孩子怎麼走路。用歸納總結的方法,從大量的視頻素材得出共性特徵,再針對共性特徵設計解決方案。 越是粗的腿,越有機會改變。 用一句話概括我的方法的話: 恰當的結構,在恰當的時機,做恰當的發力 ,而不是簡簡單單的「用進廢退」。 只有滿足這三點,才能讓你的腿細下來,不僅細下來,還能變直。
結構,即是骨性排列。腿部的骨性排列依次是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跖趾關節,這些部位要綜合考慮。我們可以把下肢骨骼當作幾何模型去看待,要讓腿又直又正,那就看看我們要怎麼樣把下肢骨骼「擰」正。骨骼和骨骼之間的連接,除了關節囊和韌帶,就是肌肉和筋膜的連接,我們只需要考慮筋膜(此處省略一萬字……)。擰的過程中,會有一些特定的筋膜被延長,這些部位就是你要着手鬆解的地方。 下圖是我教學過程中遇到最多的腿形,也是 中國女性最有代表性的腿形 :
△學生評估圖,忽略上面標註的線… 可以看到她腿並不粗,而且富有肌肉曲線,但腿形不正,是影響美觀的一大遺憾。 為了讓她的腿形改善,這些地方是需要進行調整的: 1.縫匠肌和股內側頭交界處
① 泡沫軸按壓在大腿內側的靠下位置,泡沫軸和大腿垂直,屈曲膝蓋;② 身體向下旋轉,腿部向前/泡沫軸向上,同時緩慢伸直膝蓋 (以下做法任選其一):找到激痛點,維持按壓力度,緩慢彎曲—伸直腿部;找到激痛點,維持按壓力度,小幅度來迴旋轉身體。 2.髂脛束(中下段)
① 腿側方按壓在泡沫軸上,上下調節找到激痛點後停留;② 身體向下/泡沫軸向上,同時緩慢屈膝(以下做法任選其一):停留在激痛點,緩慢屈膝、伸膝,以此反覆;停留在激痛點,小幅度擰轉。 3.股外側頭
① 泡沫軸按壓在大腿偏外側的靠下位置,泡沫軸和大腿垂直,屈曲膝蓋;② 身體向下移動/泡沫軸向上,同時緩慢彎曲膝蓋(以下做法任選其一):找到激痛點,維持按壓力度,緩慢彎曲—伸直腿部;找到激痛點,維持按壓力度,小幅度來迴旋轉身體。 4.脛骨前肌
① 將脛骨前肌按壓在泡沫軸上;② 找到激痛點(一般在靠上位置),緩慢將體重完全側偏向一側,然後再側偏向另一側。 5.足底筋膜
① 將高爾夫球踩在腳下,全方位尋找激痛點;② 每個激痛點停留15秒或更長;③ 按壓住激痛點後,伸展、活動五隻腳趾。 以上區域的松解練習適用於80%以上的中國女性(經驗)。剛開始嘗試時,會痛得生不如死,因為這些區域是你們最有問題的地方。對了,買泡沫軸不要買狼牙棒那種表面凹凸的,要買表面平整的,高硬度的。 當張力高壓和微結構紊亂的地方得到了緩解,我們還需要將原本應該有力、維持良好結構的 肌肉激活起來 。介紹一個最簡單的練習:
① 腳同髖關節寬站立,第二趾朝前,膝蓋略微內扣;② 大拇指用力壓地面,髖關節向外擰轉,帶起足弓;③ 緩慢伸直膝蓋;④ 再退步放鬆還原姿勢①,以此往復進行。 「結構」部分可以自行操作的就介紹道這裡,下面我們開始說「時機」。 必須要了解的背景知識(以統一說法):
△圖源網絡,步態周期示意圖: (A)足跟觸地 (B)全足落地 (C)支撐中期 (D)支撐末期 (E)足尖離地 (F)擺動初期(G)擺動末期 每個人走路姿勢都不一樣,不同部位的發力比例也不一樣。上圖用來了解步態周期的術語就好了。 在我看來,一條腿在走路過程中,要麼在支撐身體,要麼就在擺動。所以大家可以簡單地把走路抽象為: 走路是腿部擺動和支撐的反覆 (只有一瞬間出現「雙足支撐」)。我們接下來討論發力,也是圍繞這兩個動作展開的。
△圖源envato,我眼中的完美支撐 當腿離開了地面小腿也就無法發力。因此,所有粗壯的小腿,都是由於在支撐期內下肢做了不那麼好的支撐結構而而導致的。 正確的支撐,應該讓臀部肌肉在恰當的結構中,適時發力 。說到這裡大家一定很困惑,支撐時臀部能發力,那麼是否意味着站着的時候臀也能發力呢?答案是——必須的!跟我嘗試一下這個動作: 自然站立,臀部夾緊,大腿略朝外,大腿內收肌也略收緊。腿伸直,通過擺臂垂直頻繁起跳,並保持臀部夾緊。不用跳幾下,你就能感受到臀部了。 我們騰空的時候,下肢的結構適應成利於力量傳導到臀部的結構;但是在走路中,由於身體張力分布的紊亂,每一次腿落地支撐,都難以進入到恰當的結構當中,讓小腿負責發力支撐。可惜,我們基本上都沒有辦法讓臀部在行走中起到很好的支撐。 下面例舉 幾種常見的小腿支撐動作結構 (均源於本人學生評估材料): 1.未進入支撐中期,前腳掌已按壓住了地面: 常見於體重小、無任何運動習慣的人群。這種特徵的支撐,往往會讓小腿上端比較「發達」。
2.在腿後伸的過程中,髖關節沒有足夠的後伸幅度: 常見於體重較大人群,有一種大腿邁不開的並腿走路即視感。
3.支撐末期,後腳跟依舊按住地面: 在腳後跟離地之前,呈現出「小腿肌肉拉伸」的既視感。
4.落地支撐後,大腿逐漸內旋,同時反張膝: 這是最最最常見的,5個人裡面就有1個存在這種反張膝後蹬的發力。
當然,以上舉例在真實步態中,都不單一存在,基本上是各種結構的複合。往往站得久比走得多更容易讓小腿慢慢變粗,我們並不擅長保持適合臀部支撐的站姿,而總是七扭八歪怎麼舒服怎麼來;當小腿參與太多支撐,就難免由小腿提供走路的推進力,進入變粗的死循環…… 聰明的人,此時應該知道你需要上面結構調整的日常練習 ! 發力部分是最複雜的,因為它基於正確的結構和時機(也就是上面兩點)。 剛開始琢磨腿和走路時,我以為單純改變走路姿勢,腿形和粗細就會發生變化,於是讓一部分學生只學走路姿勢,結果當時非常不樂觀。直接改走路的學生除了看起來氣質更好了,實際數據並沒有變化;相反,另一部分只練正確的姿勢肌力的學生,反而有1-3厘米的小腿圍減小。我開始反思,並得出一個很主觀的結論: 只有無意識動作的改變會引起形態變化;而無意識動作是由「反覆動作」和「反覆發力」習得的。 於是,把走路中所需要的發力提煉出來,總結成一個個訓練動作,並讓學生循序漸進強化下去,她自然而然就會改變自己的走路姿勢。人總會依賴自己所擅長的發力姿勢去做動作。比如「硬拉」的髖關節單關節動作,可以讓人輕鬆又安全地從地面拉起上百公斤的重物;而沒經過這種動作訓練的久坐人群,膕繩肌群退化緊縮,就會依賴彎腰去做俯身動作,給腰部帶來極大的風險——也許這也是硬拉對於生活的重要意義吧。 上面「時機」已經說到,可讓小腿變細的走姿可以簡化成兩個部分:支撐,擺動。支撐,主要由臀部提供;擺動,主要由腹部提供。下面介紹 最通用、也是最有效的訓練動作 ,供大家參考和練習。 1.臀部支撐結構——胯高位airplane
① 保證膝蓋、腳(第二趾)朝前,小腿和地面垂直;② 腿垂直向下發力(向下踩),頭頂觸摸高處,可進入跨高位狀態;③ 保持胯高位狀態,緩慢附身至身體和大腿夾腳接近90度(此時略有屈膝);④ 在俯姿進行胯低高位變化,然後恢復至胯高位;⑤ 腿垂直向下發力,保持胯高位狀態站回直立。 2.骨盆步擺腿——仰撐旋胯臀部
①仰撐於地面,小腿和地面垂直,臀部離開地面;②一直腿伸直離開地面,保持支撐側的胯部不要上下移動;③呼氣發力,將懸空側的胯部抬高,再緩慢降低。 每個動作嘗試3組之後,再站起來原地比劃一下動作,你會很容易發現它們就是走路本身的發力。 95%以上的人都依賴支撐腿向後蹬,來提供向前進的動力;但我所闡述的發力恰好相反,支撐腿不需要做向後的發力,反而需要把關注點放在邁腿本身。當走起來之後,就能利用上慣性,擺腿在慣性的作用下很容易就能讓我們向前進。
△我收集的素材,理想步姿樣例 希望大家反覆嘗試。效果不會來得很快,因為動作在神經層面的深化,是在睡眠中產生的。日復一日,從自己的體感總結,也從行人的步姿總結, 和我一起繼續探索。
本文已獲 麥大濕 FitTime睿健時代授權 微信號:RJFitTime
原文標題:如何瘦小腿:越是粗的腿,越有機會改變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