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家房客....現存最老職工家舍「麗新工房」的背後故事

麗新工房,始建於一九一六年,是江蘇無錫現存最老的職工家舍。光陰如梭,世道變遷,當年的高檔職工住宅,在近百年的滌盪中漸漸衰老,變成潮溼斑駁的危房。不過,居住在這裡的人家鄰里和睦,依然故我,不經意間散發著平和與淡然。其實幸福沒有固定模式,樂由心造。




江蘇省無錫市的城中村——麗新工房,由無錫市第三棉紡織廠前身創始人、香港特區前財政司司長唐英年的曾祖父唐驤廷於1916年建造,共六幢,可容納約270戶居住,這百年工房是無錫現存最老的職工家舍。



現在麗新工房大多還由當年無錫第三棉紡織廠、無錫麗新印染廠的老職工和他們的後代居住,也有些已被外來打工的新市民租住。光陰如梭,世道變遷,當年的高檔職工住宅,在近百年後的今天,成為等待拆遷的危房。



已經95歲高齡的邵南度是當年的工廠勞模,因為貢獻突出,廠裡給分了3個房間。他和妻子孟帶娣在麗新工房已居住了71年,育有7女1兒,如今,他和老伴、兒子兒媳、孫子孫媳還有4歲的重孫女四代同堂,仍然生活在這裡。



居住在這裡的一些老職工,從小生活於此,和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有著篤深的情感,不願和孩子們一起搬遷至高樓大廈,選擇留下,堅持傳統。



節假日,暖陽下,鄰居們圍在一起娛樂。鄰裡間相互關照,和睦相處。時代變遷,他們依然故我地生活著。



82歲的戈大爺,最大的樂趣就是養鳥,每天清早遛鳥,忙忙碌碌,不亦樂乎。他說:“鳥是我們的好朋友,聽鳥叫,心情好。”



大清早,小吃攤就在工房樓下襬開了,油條、煎餅、豆腐花,幾塊錢就能吃個不錯的早餐,生活還是有滋有味的。



10號門樓,88歲的姚炳昌、84歲的楊錫娣老倆口,育有5個子女,但他們還是喜歡居住在麗新工房,他們說:“還是住在這裡好,都是幾十年的老鄰居,大家很熟悉,互相都有照應。”



兩位小朋友熟練地搗鼓著筆記本電腦,一個敲擊鍵盤,一個移動鼠標,旁若無人地玩遊戲。老舊的工房,將留下他們最早的人生記憶。



76歲的尤德華從20歲時就學會磨刀,退休多年來堅持免費為大家服務。每當他擺出磨刀工具,吆喝幾聲,便會有居民紛紛拿來菜刀、剪刀等,依次排列在地上,尤師傅會和大家邊聊邊磨,忙上大半天。



閒時遛個狗,也給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



93歲的許光明在麗新工房居住了58年,現在獨居,不願意搬到子女的高樓居住。每天早上燒香拜佛是他的必修課。他說自己身體還蠻好,生活能自理,每天自己買菜、燒飯,閒時和老鄰居們聊聊天,子女們也經常來看望他。



隨著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需要,無錫市北塘區將麗新路低窪地區危舊房改造工作列為了2014年城建一號工程,1148戶的老房子將被徵收。2014年3月,麗新工房所在麗新路地塊徵收工作全面啟動。



2014年8月21日,麗新路舊城區改造徵收簽約率高達90%以上,項目徵收協議簽約生效。居民們自發組織慶祝活動,舉著彩旗,敲鑼打鼓,高喊口號,一路歡歌。



從2014年10月起,百年工房的“272家房客”開始陸續搬遷。居民們的感受可謂五味雜陳,既有很多不捨,也有新的期盼。



各家都有一些舊傢什、老物件,一時間成為收購古董、舊傢俱的鬧市,收廢品的也是一波接著一波地來吆喝。連火鍋也被當作廢鐵賣了。



2014年10月7日,國慶長假的最後一天,鄰居們聚集到一起,吃了最後一頓團圓飯。各家準備了幾個好菜,再來幾瓶酒,大家好好熱鬧一番,也算是個散夥飯吧。人散了,情還在!



由於宣傳動員到位,絕大多數居民在一個多月內就完成動遷。搬離後,廢棄的破舊物品被付之一炬,那依然矗立的百年老屋,似乎在傾訴著當年曾經擁有的興旺與輝煌。



直至2015年5月,經歷了近百年風雨滄桑的麗新工房被拆除,從此永久退出了歷史舞臺。




本帖最後由 ln198909 於 2015-6-24 18:06 編輯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
追好文 :) 點個讚吧!
支持網站營運,有空請觀看一下我們的贊助商
echo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