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沒買過衣服,這對119歲夫妻吃土為生,卻讓10萬+城市人傾盡全部換他們的「一無所有」
他是小野哲平,坐在他旁邊的,是妻子早川由美,小野今年59歲,早川比他大一歲。兩人加起來有119歲。
小野喜歡泥土的芬芳,20歲就開始研究陶藝,專職制陶,而早川呢,愛好布藝,26歲環遊亞洲,淘布織布,旅居寫作,直到28歲,她嫁給了小野。
兩人都是知名的手工匠人,收入穩定,受人尊敬,一家人居住在城市中心一間五層公寓,然而1998年,夫妻倆卻做出 一個驚呆所有人的決定。
他們放棄了都市生活的便利,來到了日本高知的深山裡,自己搭房、劈柴、耕田、燒窖,一住就是二十年。
他們的家建造在層層梯田之中,背靠山林,面朝田地。
剛來這裡時,原有的房子已破舊不堪,只剩下古老的儲物小屋和斷壁殘垣的土石,小野請來當地的工匠師傅一起,用山上的樹木、土與灰泥搭建出框架。
早川需要一個地方做布藝,於是就用土和竹編混合堆砌成牆,建出一間布藝工坊。
房間設計很簡單,但格外溫馨,三面牆壁上,小野都鑿出了落地窗,為的是讓早川眼睛睏乏的時候,一抬頭,便能看到遠山和翠綠田野。
早川工坊的旁邊是小野的柴窯,作為陶藝人,最大的夢想 就是有一個自己的窯。
原本在都市中沒辦法實現,來到高知縣,小野花三年時間,親手蓋出了一間。
他造的柴窯是最古老的窯,一旦開火,就得幾天幾夜的守着,保證火勢不能太旺,也不能熄滅,細心的像照看自己的孩子一樣。
▲左邊是柴窯,中間是工作室,右邊是他們的住所 就這樣一年年過去,屋子都漸漸成型,兩個人也像種子一樣,在這裡紮下了根。
每天,小野會背着籮筐上山,取黏土做原料,松木做柴火,上釉呢,用的是柴爐里的灰。
回來燒製成碗碟,外表質樸,卻好用耐看,是全家人飲水吃飯的器物。
而早川的原料就更多了,亞洲手紡線,手織布,蓼藍、烏木果實、蟲漆等草木染、泥染布,幾乎囊括了全亞洲的布品。
一針一線,縫給一家人穿。
有時,連小野的柴窯也不放過,用陶泥捏制出一粒粒好看的扣子,耐心燒制出來,縫到衣服上。
就這樣,二十年時間,一家人都沒有買過新衣服,全部都是早川手工縫製。
而縫紉之餘,早川最愛的事情,便是打理門前的耕地。
屋子不遠處有一塊一百多平的菜地,這裡是早川的小菜園。
緊挨着廚房的入口,蔥姜蒜果蔬,做飯時缺什麼了 翻過院子長廊,信手可摘。
而在工作室周圍,也讓小野種上了果樹,20年過去,每一株長勢都極好。
杏子、李子、桃子、石榴、無花果、枇杷,顆顆飽滿,果肥汁甜。
常常是多到吃不下,就醃成果脯,釀成美酒。
還會給蜜蜂們做樹洞,採集出最天然放心的蜂蜜, 散似甘露,凝如割肪。
一蔬一果,一食一味,用心播種,精心料理,一起分擔家務、一起教養孩子,一起播種生活,做着各自喜歡的事。
兩人在簡單的生活中,慢慢地回歸自然,找到了初心,就連生氣吵架,都十分閒適平和。
要是拌了嘴,小野就起身去洗衣服,早川則到菜園收菜做飯。
用不打激素,充滿活力的山豬肉......
菜園裡種的青菜,玉米...
下河打來的蝦米,做上滿滿一桌子菜。
等香氣溢滿了院子,衣服也洗的乾乾淨淨的,哪還記得剛才為什麼生氣呢。
制陶有時候需要看天吃飯,常常柴窯守了三天三夜,最終的成果卻很不理想,小野生自己的氣,轉身扔掉。
早川嘴上笑話他,卻悄悄撿回來,第二天,重新出現在了餐桌上,還細心縫出一隻只布袋,仔細地裝進去。
「早川她喜歡的事很多,並且每件都做得有滋有味,活得很快樂。」小野常常寵溺地向客人誇讚自己的妻子。
「二十幾年來,我一直都在欣賞小野這一個創作者的作品。」早川也不吝嗇對小野的喜歡。
這對結婚了37年的匠人夫婦, 不僅是互相成全的戀人,更像是摯友一般,互相包容,互相學習。
也許是這樣的生活太讓人羨慕,每年總有情侶從都市趕來,請小野和早川他們見證自己的愛情,希望未來像他們一樣包容理解。
於是,兩人還專門手繪出村落的地圖,方便人們來這裡遊玩,體驗這種回歸泥土的自然之美。
2016年,他們將20年根植大地的生活整理成文字,出版了散文集,取名叫《耕食生活》。
在書中,他們說道,人本就是屬於自然的,曾經想要擠進城市, 卻過得越來越不快樂。而當他們回歸自然時, 才發現 耕田制陶做衣的日子才是最難得的。 本文已獲 暹羅飛鳥 授權 微信號:siambird
原文標題:20年沒買過衣服,這對119歲夫妻吃土為生,卻讓10萬+城市人傾盡全部換他們的「一無所有」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