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人腦與宇宙在量子尺度上存在某種聯系
人類大腦與宇宙之間是否存在某種神秘的聯系?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和哲學家,也激發了許多科幻小說和電影的靈感。現在,一項新的研究可能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答案:人類大腦與宇宙之間可能存在量子尺度上的聯系。
假設一個零自旋中性π介子衰變成一個電子與一個正電子,這兩個衰變產物各自朝著相反方向移動,雖然彼此之間相隔一段距離,它們仍舊會發生量子糾纏現象。
量子力學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它研究微觀世界中的粒子和波的行為。量子力學揭示了一些非常奇特和反直覺的現象,比如量子糾纏、量子隧道和量子疊加。量子糾纏是指兩個或多個粒子之間存在一種超強的關聯,即使它們相隔很遠,也能彼此影響。
微觀粒子穿越過一個位勢壘。粒子的能量在穿越前與穿越后維持不變,但量子幅會降低。
量子隧道是指粒子能夠穿越看似不可逾越的勢壘,就像鬼魂一樣。量子疊加是指粒子能夠同時處于兩種或多種狀態,直到被觀測時才決定其最終狀態。
這些現象在微觀世界中很常見,但在巨觀世界中很少見到,因為它們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干擾而消失。然而,有些科學家認為,量子力學可能不僅僅局限于微觀世界,而是在巨觀世界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例如,有些科學家認為,生命本身就是一種量子現象,因為生命體內的一些分子和原子可能利用了量子力學來進行信息傳遞和能量轉換。有些科學家甚至認為,人類意識也是一種量子現象,因為人類大腦中的一些神經元可能利用了量子力學來產生思想和感受。
神經元細胞結構示意圖
這些假設都很有趣,但都缺乏實驗證據。直到最近,一項由美國、加拿大和法國的科學家合作進行的研究,可能為人類大腦與宇宙之間的量子聯系提供了線索。這項研究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雜志上,題為《人類大腦中神經振蕩與星系團中暗物質振蕩之間的相似性》。
模擬 10 Hz 時的神經振蕩。
這項研究的主要發現是:人類大腦中產生思想和感受的神經振蕩(即神經元之間同步放電形成的電信號),與星系團中暗物質振蕩(即暗物質粒子之間相互作用形成的波動)之間存在驚人的相似性。
暗物質是一種未知的物質,它占據了宇宙中約85%的物質,但卻不發光也不反射光,只能通過其引力效應來探測。暗物質是宇宙結構形成和演化的關鍵因素,但其本質仍然是一個一個謎團。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關于暗物質的理論,其中一種是稱為軸子的假想粒子。
軸子是一種超輕的粒子,它可以形成一種叫做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物質,就像一種巨大的量子波。如果軸子真的存在,那麼它們可能在星系團中形成了暗物質振蕩,就像一種宇宙中的腦波。
科學家們使用了一個數學模型來比較人類大腦中的神經振蕩和星系團中的暗物質振蕩,發現它們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性。他們發現,兩者都遵循著同樣的物理定律,即克萊因-戈登方程,這是一個描述量子場如何隨時間和空間變化的方程。
他們還發現,兩者都有著相同的頻率范圍,即約10赫茲到100赫茲。這意味著,如果我們能夠用某種儀器來探測暗物質振蕩,我們可能會聽到類似于人類大腦中的腦波的聲音。
這項研究的作者之一,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物理學教授Michael Persinger說:「這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和意義深遠的發現。它表明,人類大腦與宇宙之間可能存在一種量子聯系,這種聯系可能是通過暗物質來實現的。這種聯系可能解釋了一些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神秘和超自然的現象,比如預知、心靈感應和靈魂出竅等。」
當然,這項研究還只是一個理論上的推測,并沒有直接的實驗證據來支持。要想證明人類大腦與宇宙之間真的存在量子聯系,還需要進行更多的實驗和觀測。例如,科學家們需要找到一種方法來探測和測量暗物質振蕩,然后與人類大腦中的神經振蕩進行對比。
此外,科學家們還需要找到一種方法來操縱和干擾暗物質振蕩,然后觀察是否會對人類大腦中的神經振蕩產生影響。
這些實驗和觀測都非常困難和復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資源。但如果成功了,那麼它們將會開啟一個全新的科學領域,也將會改變我們對自己和宇宙的認識。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