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怕輻射,不如先補腦》微波爐煮過的東西有沒有輻射殘留?

怕輻射,不如先補腦微波爐煮過的東西有沒有輻射殘留?我在國防醫學院當兵的時候,擔任的是傳令兼駕駛兵,所謂的傳令,就是跑腿的意思;所謂的駕駛,就是駕駛的意思(廢話)。我們的傳令室就在院長辦公室旁邊,院長經常要接待外賓,所以我們的部分功能就是要讓外賓們爽……我是說精神舒爽,所以當然就有一個專門用來泡咖啡、泡茶的小廚房,當然,小廚房就必須有一台可以加熱食物的微波爐。有一次我在傳令室值班的時候,長官忽然很神祕地問我:「你站在這裡不怕嗎?」我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他又接著說:「後面就是一台微波爐啊!」我頓時茅塞頓開,原來是長官體恤小兵長時間曝露在輻射當中,可能會造成日後家庭不幸福或是過於幸福(因為聽說被輻射照過的東西都會變大)。我笑著說:「微波爐的電磁波不會怎樣,而且距離又那麼遠。」長官沒說什麼,帶著微笑離開傳令室,忽然間身旁彷彿一陣寒風吹過。 微波爐是直接從食物內部加熱的微波爐的原理,是在短時間內發射連續震盪的低頻電磁波(也就是微波),讓磁場內的水、脂質、蛋白質之類的極性分子來回碰撞而摩擦生熱,所以和傳統我們用火烤、水煮之類的加熱方式相比,微波爐是直接從食物內部加熱的。你去買一台微波爐,它的外門通常會寫著:「不要直視微波爐,保持適當距離。」這基本上是對的,但是很多人看到這個警示標語就開始腦補空想了:「不要直視微波爐的原因一定是因為那個燈有輻射。」嗯,是有輻射沒錯,如果你硬要說可見光也是電磁輻射,也可以算你得分,但是微波爐的燈真的就只是普通的燈!不要直視微波爐和燈一點關係也沒有!燈只是提醒你這台微波爐正在工作而已,根本沒有任何其他的意義。就像前面所說的,微波爐會讓「水、脂質、蛋白質之類的極性分子來回碰撞而摩擦生熱」,可想而知人體內多的是「水、脂質、蛋白質之類的極性分子」,所以我們擔心的其實是如果微波外洩的情況下,眼睛的水晶體會不會被煮熟,甚至男生的蛋蛋會不會變成水煮蛋?基於這個擔憂,電磁爐的生產都是有國家標準需求的,根據國內的法規,距離電器外部表面5 公分或更遠位置的任意點之微波洩漏量,應不超過每平方公分5毫瓦。換言之,如果沒有符合這個規定的電磁爐根本就無法上市,可以上市的微波爐,我們至少都可以確保在5公分以外是不需要任何擔心的。除此之外,現在絕大部分的微波爐都有做電磁輻射屏蔽,除了機身是用金屬製成外(所謂的金屬屏蔽效應),門上也有網目屏蔽,而且尺寸通常遠小於微波的波長(12公分),你想想看,你這一生有看過網目直徑大於12 公分的微波爐嗎?有誰生產這種東西,可是會被嘲笑的啊!這時候又有人跳出來講了:「雖然整台微波爐包得緊緊的,輻射不會外洩,但是相反的,裡面應該就有滿滿的輻射殘留了吧!」還有人說:「我聽某某營養專家說,微波食品很不健康,微波食品會有輻射殘留。」這次真的要換我崩潰了,你的問題我一個一個回答。 食品本身健不健康更重要首先,微波爐沒有輻射外洩是因為根本沒有「輻射」可以外洩,前面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微波爐的「輻射」是屬於低頻的微波,不是游離輻射,而且這種通電產生的微波,關掉電源就消失了;當然如果你發現一種關掉電源還能繼續有微波的天然物質,就可以發大財了,因為你即將發明一台可終身享用的「免插電微波爐」。微波爐使用之後,唯一會「殘留」在食物內部的叫做「熱」,你當然也可以說熱是一種輻射,問題是,熱輻射應該不是你所說的那種「輻射」吧!要是微波之後食物不會殘留「熱」,那表示你的微波爐已經壞掉了。其次,微波食品吃了對健康比較不好?以前在媒體上看過一種說法,他們把泡麵的成分列出來,說裡面加了這個又加了那個,都是很不健康的添加物,所以如何如何,問題是我都要吃泡麵了,還期待吃了可以養身嗎?「微波食品不健康」這個論點,到底是食品本身不健康,還是微波爐加熱的過程讓它不健康,這是非常值得探討的啊!一般在超市或超商買的微波專用食品多半是半成品,所以勢必要在裡頭加入一些添加劑,撇開黑心商人加入不該加的東西之外,如果都是按照法規合理加入的東西,基本上沒有什麼危害人體的疑慮,頂多就是營養不均衡罷了。如果是把昨晚的剩菜剩飯拿來加熱二次食用,那麼問題還是在於這些食物隔夜之後,是不是已經產生一些化學反應,甚至腐敗的狀況,有的話也是「隔夜」的問題,而不是微波爐的問題啊!當然還有一種論點是說,微波爐加熱可能會破壞蛋白質,導致營養素流失,基本上這個問題不只是微波爐有,所有的加熱方法都會破壞蛋白質,而且到底哪裡有蛋白質不被加熱變質的熟食?這是根本上的邏輯矛盾啊!總之,大家就安心使用微波爐吧!現在市面上賣的微波爐都是非常安全的,一般來說,半公尺以上的距離就沒有任何安全之虞了(雖然我覺得連半公尺都太遠),只要不過度加熱、不要包裝沒打開就拿進去加熱、不要把金屬拿進去加熱、不要加熱到微波爐爆炸,基本上它都是很安全的,如果你還是非常憂心、不信任微波爐製造商的良心,那還不如現在就把微波爐拿去退貨,或是每次使用時躲到100 公尺外的鐵桶裡,還有—記得把蓋子蓋起來。本文節錄:【怕輻射,不如先補腦】一書作者/廖彥朋《台灣鯛民》專頁原作者,網友暱稱為「養殖戶」,自稱「周魚民的老闆」。大學念的是放射科學,發現自己沒有這方面才華,碩士轉讀醫學物理,又發現這行沒有前途,在醫院工作三年半之後帶著兩把吉他逃到日本,在京都大學醫學研究科當博士生專攻醫科學。
  • 長庚大學醫學物理暨影像科學碩士
  • 雙和醫院醫學物理師
  • 中華民國醫學物理學會醫學物理師認證
  • 日本京都大學醫學研究科醫科學博士生(ing)
【本文出處。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
追好文 :) 點個讚吧!
支持網站營運,有空請觀看一下我們的贊助商
echo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