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越抱越愛哭?破解6大育兒迷思
家有小寶貝的你,是否曾聽說孩子哭鬧時不能一直抱?
又是否常有長輩告誡,副食品不能加鹽,以免寶寶養成重口味的壞習慣?
許多育兒秘方流傳已久,卻不一定完全正確。
兒童發展專家就指出,擁抱對嬰兒相當重要,刻意不抱孩子恐將導致寶寶產生情緒障礙、喪失安全感!
針對6大常見的育兒迷思,專家一一破解,幫助爸媽輕鬆育兒!
網路上常流傳各種育兒秘方,卻不見得完全正確。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針對6大常見迷思,提出專業解析。(攝影/林芷揚)
看著寶寶一天天健康成長,是每個爸媽最大的快樂。
不過,育兒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令人無所適從的情況,舉凡孩子沒有大人抱何時訓練孩子如廁、如何應對孩子的活潑好動等,許多爸媽因此尋求老一輩或網友的經驗,卻也容易陷入迷思,導致教養成果不如預期。
父母不懂如何溝通 孩子高IQ卻低EQ
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指出,現在的孩子在智力上的發展比過去提前了4至8個月,雖然IQ提高了,EQ卻相對下降。由於許多父母不瞭解孩子的需求、不懂得和孩子溝通,加上少子化而處處寵溺,導致許多孩子待人態度兇、愛挑剔,又喜歡跟大人討價還價,令父母相當困擾。
早期教育沒做好 影響成年品格和行為
王宏哲老師表示,孩子的品格發展和生活自理能力,其實從0至3歲的嬰幼兒時期就要開始培養。許多孩子長大之後的情緒問題和偏差行為,甚至衍生出的社會事件,都可能源自於缺乏妥善的早期教育。為了讓孩子在0至3歲期間得到最正確的照顧,王宏哲老師針對以下6大常見迷思,提出專業建議。
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相當重視早期教育,並且在自己的兩個兒子身上實踐,獲得不錯的成果。(攝影/林芷揚)
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指出,孩子在11個月大的時候容易進入厭食期,爸媽不妨將食物適度調味,讓口感更豐富。(圖片提供/天下雜誌)
6大育兒迷思 專家一一闢謠
迷思一/寶寶越抱越愛哭?
王宏哲老師指出,「擁抱」是對小小孩表達愛的方式,如果寶寶哭鬧時刻意不抱,想藉此訓練孩子,反而容易讓孩子產生情緒障礙、失去安全感,影響長大之後對人的不信任、猜疑,甚至易怒。王宏哲老師也表示,「擁抱」會促使大腦分泌血清素,帶來幸福快樂的感覺,經常擁抱反而能讓爸媽和寶寶的心情更美麗!
迷思二/早點練如廁,尿布戒得快?
許多爸媽都急著讓孩子在2歲之前戒掉尿布,坊間甚至流傳「越早學會如廁,智商就越高」的說法。王宏哲老師表示,戒尿布的時間和智商高低完全沒有關係,2歲戒尿布言之過早,強迫孩子自行如廁,可能導致孩子心情焦慮,反而延遲學會自己上廁所的時間。
迷思三/副食品加鹽,孩子未來重口味?
給孩子吃天然、原味的食物雖然是件好事,但隨著寶寶年紀增長,也要適度添加鹽分或調味,這麼做並不會養成重口味的壞習慣。王宏哲老師指出,寶寶9至10個月大時,爸媽可以在副食品中添加少許鹽、肉鬆、魚鬆、黑芝麻等來調味,讓食物的味道更豐富。如此一來,不但可以減緩孩子的厭食情況,對於減少肚子脹氣也有幫助。
迷思四/常常帶出去,孩子活動量才這麼大?
王宏哲老師指出,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都不一樣,有些寶寶確實比較好動,爸媽就必須讓孩子有揮灑活力的機會。否則,如果讓好動的寶寶經常進行靜態活動,那麼只要一帶出門,孩子就容易「暴衝」,造成安全疑慮。王宏哲老師提醒,如果沒有滿足孩子「動」的需求,孩子反而無法坐下來安靜學習。
現代家長往往過度寵溺孩子,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則是讓兒子從小就學習自己穿衣服和穿鞋子,訓練獨立。(圖片提供/天下雜誌)
迷思五/孩子不喝奶,營養不均衡?
王宏哲老師表示,奶水對1歲至1歲半的寶寶來說,已經是可有可無;不喝奶不會造成孩子營養不均衡,反而是喝太多奶,容易造成虛胖、動作發展遲緩,甚至與過敏和過動都有關聯。由於奶水中含有大量蛋白質,孩子過量喝奶,就會排擠其他營養,造成免疫力下降。另外,王宏哲老師指出,臨床上就出現過孩子喝奶時間太長,口腔長期缺乏咀嚼動作,導致孩子到了3歲,說話依然口齒不清的案例。
迷思六/孩子手冰冰,就要加衣服?
許多爸媽愛子心切,只要一摸孩子冰涼的手,就急著替孩子添加衣物或棉被。但是,王宏哲老師指出,「頸後」才是觀察孩子體溫的正確位置,家長拚命給孩子溫暖,反而容易讓寶寶睡不好,情緒也跟著變差。
孩子是上天賜給爸媽最好的禮物,為了培養生理和心理都健康成長的寶寶,爸媽應該重視早期教育,並且避免盲目聽信育兒迷思。建議父母參考專家意見,培養正確教養觀念,在孩子0至3歲期間妥善照護,讓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