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不敢寫的事!慈禧年輕時到底有多風騷?畸戀之中靠這招滿足慾望:守寡久了也會餓

一個曾經輝煌的王朝,在她的手裡走向最後的沒落;兩個少年天子,被她玩弄於股掌之間,形同虛設。嗜權如命的慈禧,何以能夠在男人統治的世界裡縱橫捭闔,掌控大清王朝近半個世紀?《百家講壇》主講人隋麗娟教授洗去了慈禧臉上的層層油彩,她講述的不僅是一個「政治人物」,更是作為妻子、母親和女人的慈禧。

慈禧容貌到底有多漂亮?
慈禧沒有高貴的血統,沒有顯赫的門第,但她有美色。她是憑藉著在一場名為「選秀」的選美「大賽」勝出後,被選入宮的。
慈禧究竟美到什麼程度?用她自己沾沾自喜的形容是「宮人以我為美」,容貌美到遭人嫉妒的程度。我們現在可以零星見到一些慈禧晚年的畫像,即使從今天的審美角度來看,慈禧依然可以稱之為端莊。有兩個女人曾經在慈禧晚年與她有過近距離的接觸:一位是德齡,因通曉外文而成為太后的第一女侍官。她對慈禧的容貌評價道:「太后當伊在妙齡時,真是一位風姿綽約、明媚鮮明的少女,這是宮中人所時常稱道的;就是伊在漸漸給年華所排擠,入於老境之後,也還依舊保留著好幾分動人的姿色咧!」

另一位是美國女畫家卡爾,1904年8月進入清朝宮廷為慈禧太后畫像,與慈禧朝夕相處九個月之久,將自己的親見親歷,記錄於《慈禧寫照記》中。在書中她寫道:「我看眼前這位皇太后,乃是一位極美麗極和善的婦人,猜度其年齡,至多不過四十歲(其實慈禧已年近七旬),而且其性情佳麗姣好,使人一見便生喜悅之情。」「慈禧太后身體各部分極為相稱,美麗的面容,與其柔嫩修美的手、苗條的身材和烏黑光亮的頭髮,和諧地組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嫣然一笑,姿態橫生,令人自然欣悅。」





然而後宮佳麗,個個優秀,哪個都是精挑細選的美女,皇帝身處其中,移情別戀、見異思遷是常有的事。對於慈禧來說,維護與鞏固皇帝的專寵,還需要具備別人無法替代的潛質。其中,慈禧有一項後宮嬪妃們無人能抵的能力——能讀寫漢文,這在當時的滿族婦女中是極其可貴的。因此,慈禧是宮中嬪妃中的既能掌握滿語又能讀寫漢語的「雙語」模範。

教子親手挑選的伴讀成伴遊
慈禧對同治帝的嚴格要求,並沒有使他充分理解母親的良苦用心,反而使他性格中形成了對母親極強的逆反心理,到宮中戒律的範圍外去尋求冒險和刺激。有兩個人在這個時期對同治帝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一個人是恭親王的長子載澂。管理皇帝學習事物的惠親王去世以後,奕祥、奕詢兩個伴讀也結束了與皇帝共同的學習生活,隨後由慈禧指派恭親王的長子載澂伴同治帝讀書。慈禧只看到了載澂聰敏、開朗的性格特點,可她有所不知的是載澂的生活放蕩不羈,章臺走馬,無一不精。慈禧精挑細選的「伴讀」,最終成為同治帝的「伴遊」。

另一個是翰林院侍讀王慶祺。王慶祺,順天人,生長在京師,是世家子弟。王慶祺是個「美丰儀」的男人,「工度曲,擅長諂媚之術。初值南書房,帝愛之,授以五品官加二品銜,毓慶宮(應為弘德殿)行走,寵冠同儕,無與倫比。」王慶祺的學問應該不錯,因為能以翰林侍讀的身份入值弘德殿——同治帝學習的地方,足以說明。他的貌美丰儀,他的擅長諂媚,對於涉世不深的同治帝來說,自然多了幾許誘惑。在他的引導下,同治帝竟然與王慶祺同臥起,保持著極其曖昧的關係。


舐犢將痘神娘娘供到養心殿
當慈禧在得知同治帝生病,且患病症狀是發燒出疹,慈禧憂心如焚。經過一夜的觀察,次日,同治帝開始明顯地表現出出疹症狀:「疹形透出,挾雜瘟痘」,「顆粒透出」,由此御醫判斷,同治帝感染了天花。
慈禧不敢怠慢,一面吩咐御醫全力診治,一面依照祖上傳下的規矩,謹慎照做,唯恐出現疏忽和紕漏,對兒子闖過天花這一關不利。



首先,供送痘神。慈禧命令將同治帝發病以來就供奉的痘神娘娘迎供到養心殿來,宮內到處鋪上紅地毯、紅對聯,營造出一片喜氣,期望痘神娘娘早點將撒下的天花收回。供奉三天以後,又舉行了隆重的儀式,恭送痘神娘娘於大清門外,用紙紮的龍船、金銀玉帛舉火焚燒,使痘神娘娘在飛騰的烈焰中昇天而去,希望由此帶走同治帝滿身的水痘,平安渡過劫難。

其次,祈求祖先神靈。慈禧和慈安一起到供奉祖先的景山壽皇殿——這裡從乾隆時期規定作為奉祀「神御」的殿堂,祈求祖先神靈賜福,保佑兒子平安無事。

此後,同治帝不斷出現痘粒,並開始收漿結痂脫落,似乎一切正朝著慈禧期盼的方向發展。然而,十一月二十日以後,同治帝病情突然惡化,他開始出現毒瘡,而且毒瘡在腰部潰爛如洞,流膿不斷,疼痛不止,面頰腫硬,口噴臭氣。「溼毒流聚腰間,紅腫潰破流膿水。……痘後餘毒溼盛」。之後,雖然「痘痂俱落,而腰間潰孔,左右臀部潰孔……」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同治帝「六脈已絕」,病逝於養心殿東暖閣。母親慈禧失去了自己的兒子。


陵墓不甘心與慈安同等級
在中國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中,依慈禧的身份、地位,理應稍遜慈安一籌,在陵寢規制上也會有所體現,這樣才能體現等級差別。然而,鑑於慈禧的特殊身份,本來設計的陵墓無論在規制與質量上都與慈安難分伯仲,她本應心滿意足。但是,慈禧並不滿足,無限膨脹的自大心理與無法遏制的貪慾,使她不能甘心於與慈安比肩。既然在葬位的選擇上必須屈於慈安之後,就要在陵寢的建築與裝飾上超過慈安,以顯示她的與眾不同。

慈禧陵的重修工程歷時十三年,直到她死前才告結束。重建後的隆恩殿與東西配殿,在建築材料的貴重、工藝的精湛、裝飾的奢華等方面均居於清朝皇后陵寢的首位。即使是與清朝皇陵相比,某些皇陵也要比她遜色很多。她的隨葬品之奢華也令人瞠目結舌,歎為觀止。慈禧的隨葬品分為兩部分:生前置放於墓中金井裡的珍寶與下葬時的隨葬珍品。

據清宮檔案《大行太皇太后升遐紀事檔》記載,慈禧生前先後向金井中放了六批珍寶。而下葬時隨葬的珍寶究竟有多少?他的心腹太監李蓮英親自參加了慈禧棺中葬寶的儀式。據他和侄子所著的《愛月軒筆記》記載:慈禧屍體入棺前,先在棺底鋪三層金絲串珠錦褥和一層珍珠,共厚一尺。頭部上首為翠荷葉;腳下置粉紅碧璽蓮花。頭戴珍珠鳳冠,冠上最大一顆珍珠大如雞卵,價值一千萬兩白銀。身旁放金、寶石、玉、翠雕佛爺二十七尊。腳下兩邊各放翡翠西瓜、甜瓜、白菜,還有寶石製成的桃、李、杏、棗二百多枚。身左放玉石蓮花,身右放玉雕珊瑚樹。另外,玉石駿馬八尊,玉石十八羅漢,共計七百多件。安葬完畢,又倒入四升珍珠,寶石二千二百塊填棺。而按「內務府簿冊」載,殮入棺中的珠寶玉器無論在數量和種類上都極為驚人,幾乎是一個「珠寶玉器大全」。



由於在她死後十九年,她的「萬年吉地」被軍閥孫殿英炸開,不但屍骨盡遭暴露、羞辱,隨葬的奇珍異寶也被洗劫一空。享盡人間榮華富貴的「老佛爺」,只留下孤獨的荒冢任後人評說。

小結
女人慈禧幸與不幸
作為一個女人,慈禧既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
她的幸運在於她獲得了那個時代女人難以得到的地位。慈禧並非出身於世代簪纓、鐘鳴鼎食的顯貴之家,她不過是當時一箇中級旗籍官員的女兒。若不是在她十七歲的時候憑著選秀的偶然機遇,進入紫禁城,從而為她搭建了扭轉乾坤的政治平臺,她的命運與千千萬萬普通女孩子又能有多大差別?慈禧靠著一步步的鑽營,從貴人到嬪,又靠著幸運地生下了咸豐帝惟一的皇子,從而「母以子貴」,被晉封為妃、貴妃,直到皇太后,並藉此「垂簾聽政」四十七年。

慈禧又是不幸的,她的不幸在於作為妻子和母親,她青年喪夫,中年喪子。雖然她擁有至上的權力,使無數王公大臣匍匐在腳下頂禮膜拜,卻無法得到一個普通女人所能得到的男歡女愛,也無法獲取一個正常的母親所擁有的兒女繞膝、含飴弄孫的幸福。我們很難想象她是如何在被高高宮牆所圍築的禁宮中,孤獨地度過那漫長的日日夜夜。

光緒十六年(1890年)新年剛過,慈禧太后懷著沉痛的心情,以光緒帝的名義追封故去的科爾沁貝勒那爾蘇為親王。要說權力,此時55歲的慈禧太后已經成為大清王朝的第一人,無數達官顯貴匍匐在她腳下,竭盡阿諛奉承之事,光緒帝幾乎是個傀儡。然而作為女人,慈禧太后是不幸的,26歲時丈夫咸豐皇帝就先去了。在漫長而寂寞的歲月中,她與男人周旋、鬥爭,越來越像男人一樣的生活、做事,她主宰著整箇中國,卻失去了普通女人的幸福和情感。

然而,感情的死水在沉寂了多年後,卻被一個蒙古青年掀起一陣漣漪。
1888年,那是個初春的日子,慈禧太后和往常一樣在御花園裡散步,光緒帝也按照習慣來請安。一切都是再熟悉不過的規矩。突然光緒帝身後一個神采飛揚、容貌清秀的衛士引起了慈禧的注意。這個人就是那爾蘇。他是赫赫有名的忠親王僧格林沁的孫子。



僧格林沁是清朝後期一位忠誠勇敢的蒙古親王,為清王朝平定太平天國、捻軍都取得了傑出的功勞,自己也在鎮壓捻軍的戰鬥中殞命。清廷對僧格林沁後代子孫都非常厚待。僧格林沁的長子伯彥訥謨祜不但繼承了其父的王位,還擔任御前大臣等職,位高權重,當時就有「伯半朝」之說。那爾蘇是伯彥訥謨祜的長子,自小生活在北京,因為文武雙全,神形俊朗,首先被光緒帝看中,選為自己的貼身侍衛。

從這次偶遇開始,慈禧太后死寂的心開始萌動,她對那爾蘇一見傾心。此時的慈禧太后已是站在了權力的巔峰,只要是她想要的東西都能得到,那爾蘇就是她需要的。慈禧太后當時已經五十出頭,但她仍然具有出眾的女性魅力。



人靠衣裝,慈禧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讓她可以擁有中國最奢華的衣著來增加自己的光彩。德齡在她的《清宮兩年記》中曾記載:「太后穿的黃緞袍上繡滿了大朵的紅牡丹,珠寶掛滿了太后的冕,兩旁各有珠花,左邊有一串珠絡,中央有一隻最純粹的美玉製成的鳳。繡袍外面是披肩由三千五百粒珍珠做成,粒粒如鳥卵般大,又圓又光,而且都是一樣的顏色和大小,邊緣又鑲嵌著美玉和瓔珞。此外,太后還戴著兩幅珠鐲,一副玉鐲和幾隻寶石戒指,在右手的中指和小指上,戴著三英寸長的金護指,左手兩個指頭上戴著同樣長的玉護指。鞋上也有瓔珞,中間鑲著各色的寶石。」

更重要的是,能在咸豐帝眾多的妃子中脫穎而出,證明慈禧本來就是一個美女,即使年紀大了,仍然具有迷人的風情。1903年來華的一位給慈禧畫像的美國女畫師是這樣回憶的:「慈禧的頭與肩的比例協調,身材勻稱的恰到好處。手非常之美,小而優雅,面部構造和諧準確,精緻的額頭上方烏黑的頭髮平伏著分成兩半,眉毛彎爾細長,神采奕奕的黑眼睛十分整齊地嵌在臉上,鼻子高高的,寬寬地垂直於前額,嘴雖稍大,但仍然很美,兩片靈活的紅脣在堅毅的白牙之上分開時,會使她的笑產生一種罕見的魅力。要不是我知道她已年近69歲,我會把她看成保養的很好的40歲的女性。而那爾蘇初見慈禧,要比這個美國人早近二十年。

兩個年齡身份相差懸殊的男女迅速陷入了情感的漩渦。清朝宮廷的眾多規矩阻礙重重,熱戀中情人的每一秒分離,都是度日如年。為了更多見到自己的情郎,慈禧太后先是將那爾蘇晉升為內大臣,找各種理由,讓他更容易出入宮禁。比如北京地區長時間不下雨,慈禧太后便讓那爾蘇到自己居住的清漪園龍神祠求雨。雨來了,還讓那爾蘇回來還願。可是,這樣的「公事」實在太少。如何能更多的廝守,是一個巨大的難題。聰明的大太監李蓮英明白慈禧太后相思的苦痛,想出一個巧妙的辦法,他對外宣稱太后為了滋養身子,必須喝北京玉泉山的水,每天夜裡,李蓮英帶著幾個太監親自押水進宮,將兩個大水箱送入慈禧的寢宮,一個水箱是水,另一個水箱裡藏著那爾蘇。李蓮英是慈禧身邊的第一號紅人,宮廷的侍衛也不敢太認真檢查,於是慈禧太后和她年輕的情人可以夜夜相逢。雖然懾於慈禧太后的權力,沒人敢說什麼,可是天長日久,這樣重磅的風流韻事很快通過各種途徑傳播出去,一時間北京滿城風雨。



那爾蘇的父親伯彥訥謨祜也聽到了風聲。他也發現自己的兒子以宮廷值班為名,經常晚上不在家,早就心有疑惑,可事情畢竟太過令人震驚,他不敢相信。後來有一次他去覲見慈禧太后,看見那爾蘇居然與慈禧坐在一起喝酒,伯彥訥謨祜才明白,那些傳言原來是真的,恐懼開始包圍著他。

伯彥訥謨祜的家族代代與愛新覺羅皇族聯姻,僧格林沁的養母是道光帝的親姐姐,僧格林沁就是咸豐帝名義上的表哥,慈禧太后則是僧格林沁的表嫂,是那爾蘇的祖輩,這樣有悖倫理國法的畸戀,如果繼續發展,整個家族難免大禍臨頭。



1900年初,恰好臨近新年,驚懼中的伯彥訥謨祜終於想到了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他請求慈禧給那爾蘇三個月的假期,好讓他陪同自己回科爾沁草原祭祀僧格林沁等祖先。雖然不捨,但慈禧無法拒絕這樣正當的理由,只得放那爾蘇去了。回鄉後,伯彥訥謨祜以整個家族的安危逼迫那爾蘇自殺,於是那爾蘇縱情打獵三天之後,在僧格林沁的墓前,掰斷了慈禧太后親手送給他的金鐲子,一半扔向北京情人的方向,一半自己吞下自殺,時年35歲。

慈禧在短暫的歡愉之後,情感再次陷入無邊的沉痛。掌握權力的代價,就是自己再怎麼努力,也無法真正擁有一個普通女子的平凡感情。

為了紀念自己的情人,慈禧太后追賜那爾蘇親王爵位。一年後伯彥訥謨祜親王也神祕去世,據說是慈禧太后為那爾蘇報仇,毒死了他。
這段曖昧的宮廷祕聞,自然不會出現在正史之中。我們只能憑著正史中關於那爾蘇生平的簡單敘述,以及科爾沁草原與北京等處的傳說,加上《內蒙古文史資料》、《安康縣文史資料》中的記載,還原出這樣一個故事。但在正史之中,確實有一些蛛絲馬跡,可以印證這段感情大抵真的存在過。在《清德宗實錄》中明確記載,那爾蘇去世後被追封為親王,這樣的待遇在清朝非常少見,且不符合規制。清廷爵位封賞非常嚴格,甚至是福康安這樣文治武功都有卓異成就,甚至傳言是乾隆帝私生子的人,死後也僅被追封為「嘉勇郡王」。

而那爾蘇,尺寸之功未立,生前爵位只是貝勒,卻被莫名其妙的連越兩級追封為無限尊榮的親王,不得不令人生疑。或許連慈禧太后也感覺有些不妥,在追封御旨的最後意味深長地加了一句,「嗣後不得援以為例」。



此外,按照常理,世襲罔替的親王,如果長子先於父王去世,要由親王的其他兒子繼承王位。那爾蘇先亡,伯彥訥謨祜的博多勒噶臺親王爵位,本該由他的另一個兒子溫都蘇繼承,卻被那爾蘇的兒子阿穆爾靈圭直接繼承,著實有悖常理。
或許,這些是慈禧對情人唯一能做的補償。

慈禧26歲守寡,在之後的生命中,歷經前朝後宮的權謀爭鬥、喪子之痛、國難威逼,很難稱得上有什麼真正「幸福」的時光。自她垂簾聽政起,直到一百多年後的今天,人們從未停止對這個女人情感生活的猜測,從太監李蓮英等、到權臣榮祿、甚至飯店夥計還有「歪果仁」,幾乎毫無根據,卻都演繹得栩栩如生,讓慈禧呈現出一副被權、欲扭曲的面容。但爬梳正史,唯一能看出端倪的一段感情,卻是和這個毫無功勳、羽翼未豐的蒙古青年。這個故事裡的慈禧,少了一些恣意妄為,更多的是努力掙扎後的無奈。畢竟,她連愛人的性命都無法保全。

為何即便成為了權力巔峰上的女人,但是,愛情對她來說也只是一場虛妄。



轉載自今日頭條

可惜沒有年輕慈禧的照片
好想看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
追好文 :) 點個讚吧!
支持網站營運,有空請觀看一下我們的贊助商
echo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