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郵件發明者逝世!來看看他的一生對現代人類的貢獻有多大..!





上週末,電子郵件的發明人雷·湯姆林森(Ray Tomlinson)因病逝世。
1971 年秋季,湯姆林森發出的一條消息,被公認為改變了人們溝通方式的重要標誌,並影響至今。

電子郵件和 @ 的“發明”
故事回溯到 45 年前,那時候計算機還是科研的工具,英特網也沒有誕生。一個名為 BBN 公司正受命於美國國防部研發英特網早期的形態——阿帕網( ARPANET )。那一年,湯姆林森在這家公司裡和同事共同開發了一個名為 CPYNET 文件傳輸程序,以便一臺計算機能讀取和寫入遠程計算機上的文件的消息。在今天看來這和計算機的共享文件夾倒是有些類似。

“如果它可以傳輸文件,為什麼不能傳‘信息’?”湯姆林森突然意識到。只有內容的文本消息無非是另一種文件而已。之後,他便對 CPYNET 進行了改進,進而開發出了一個專門用來給別人發送消息的程序 SNDMSG ,這就是電子郵箱應用最早期的形態。一開始 SNDMSG 只能給同一臺電腦的其他用戶發送信息,就好像留言版一樣。之後,湯姆林森又開始著手將它與阿帕網結合。如今的電子郵箱地址也因此誕生。

和實體郵件通過兩地的郵局來傳遞一樣,電子郵件也需要先在兩個郵箱服務器中傳遞,再通過收件服務器,轉至指定用戶名的信箱裡。但問題是,用戶名和服務器地址都是由字符組成,它們放在一起很容易導致混淆。

湯姆林森選擇了鍵盤上的唯一的介詞—— @ 作為區隔兩者的符號。因為作為一個介詞,它比其他字符更少被用在用戶名中。
後來,“用戶名+@+郵件服務商地址”也成了一個郵箱地址的標準格式。

發送了第一封郵件的計算機

“要是沒被當作電子郵件中的一部分,(@)這個符號很可能就會消失。”之前湯姆林森為之工作的雷神公司(BBN 母公司)發言人喬伊斯·庫茲曼稱。儘管後來湯姆林森回憶說,已經不記得自己到底發送了什麼內容,電子郵件這項技術卻逐漸傳播開來,成為互聯網最基礎的服務之一。而在湯姆林森的第一封電子郵件發出 38 年後,@ 符號的含義也因被 Twitter 沿用,得以拓展開來。成為各種社交和通訊服務中,用來提及他人的一個常見功能。

電子郵件是曾經互聯網上連接人與人最重要的工具
早期的郵件系統還非常簡陋,甚至連回覆功能都沒有,可它還是在 1970 年代初,佔據了整個阿帕網 3/4 的流量。
到了 80 年代初,各種郵件客戶端開始出現,並著手優化郵件收發的體驗。像白宮就在 1982 年用上了 IBM 客戶端 PRROFS。在這個 PC 還沒有普及的年代,電子郵件已開始走進企業市場。

1996 年,一些知名郵箱服務商開始出現。 Hotmail、新浪郵箱、萬網郵箱都是在那時誕生。自此,電子郵件的影響力也不再限於最初的科研工作者,而是所有能上網的人群了。它既代表中一種新興的工作溝通方式,也能被當做私人的交流工具。那一年,平均每天就有 3 億封郵件被發出。

像 1998 年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電影《電子情書》,講的就是電子郵件促成的一對姻緣。而這也並非特例,互聯網發明人文頓·瑟夫(Vinton G. Cerf)就稱自己經常收到因互聯網和電子郵件而成婚者的感謝信。

到了 2001 年,也就是湯姆林森發出第一封郵件 30 週年時,據國際數據公司統計,全球郵件的發送量又翻了數十倍,達到了平均每天 98 億封。當時《紐約時報》就有評論說:“如今,人們生活中處處要用上它,他們已不能沒有它了。”與此同時,各種營銷郵件和通過郵件傳播的詐騙信息、病毒的數量也在快速增長。反信息濫用工作組(Messaging Anti-Abuse Working Group)就指出,2011 年前三個季度裡 88%-90% 的郵件均屬於垃圾郵件或未經請求的商業郵件。

但不管怎麼說,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電子郵件對於人們的工作、生活的重要性。

Gmail 的崛起,讓人們對電子郵件有了新認識
2004 年的愚人節 ,Google 發佈了它號稱擁有 1G 免費空間的郵箱產品 Gmail。如今來看這一特性已並不新鮮,但當時主流電子郵箱之一——微軟 Hotmail 容量不過其 1/500 。因而,Gmail 的發佈還一度被人認為是愚人節的玩笑。
最早,Gmail 還僅是 Google 員工在“20% 的自由時間”裡的成果,而非該公司的正式項目。而且,在它誕生的前 3 年裡,還一直都需要邀請鏈接才能註冊使用,因而並沒有走進主流用戶的視野。
儘管當時許多用戶還並不熟悉這款在電子郵箱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的產品,但彼時,它對傳統電子郵箱的創新之處卻都已具備。
除了一漲再漲的免費存儲空間,Gmail 還獨創性地將兩個用戶之間的來往郵件,通過對話列表的形式展現。而在那時的傳統電子郵箱中,每封郵件裡卻都會展示上一封全部的內容。

作為 Google 的產品,搜索過往郵件也是 Gmail 一開始就有的強項。像幾年前的一封郵件,只要你記得關鍵詞,就能在一瞬間找得到。

2004 年版 Gmail 截圖

另外,作為一家靠廣告賺錢的公司,Google 也會拿 Gmail 來做它的廣告生意。大多數廣告並沒出現在 Gmail 裡,Google 是通過掃描你的郵件內容,進而更加瞭解你,然後在其它地方給你投放精準的廣告。對大多數用戶而言,讓 Gmail 掃描郵件內容也有好處。2011 年,這款產品加入的智能標籤功能,就可以自動把諸如賬單反饋、論壇通知和社交網絡提醒等信息分別整理到相應的標簽下,提高用戶瀏覽郵件的效率。今年年初,Google 宣佈 Gmail 的用戶數已經突破 10 億。對比 2009 年,它剛剛摘下測試版標識時,用戶數才僅有 3000 萬。

很多產品都要取代郵件,但它還在
許多年來,被指會取代電子郵件的產品有很多。例如,最新估值達 40 億美元的 Slack ,在官網首頁上就宣稱,其客戶平均減少了 48.6% 的內部郵件使用量。它也被《時代週刊》等媒體戴上了“郵件殺手”的頭銜。

除了 Slack 這類工作用的應用,社交網絡也在蠶食郵件的影響力。讀寫網援引 comScore 數據表示,2010 年在青少年中電子郵件的使用率已降至 59%。甚至對於一些人而言,他們嘴上說的雖是 Email,但實際指的可能卻是 Facebook。而在中國,QQ、微信之類也替代了很多需要郵件的溝通。如果你希望儘快獲得反饋,這些永遠在線的即時聊天應用,就比郵件高效得多。但郵件還是有一些特殊的優勢。當你需要記錄溝通信息時,郵件是一個可靠又省事的方式。在郵箱空間近乎無限大的今天,你收發的每一封郵件都被保存下來,可以追溯。

對於有管理和追責需求的公司來說,郵件也比微信之類的工具更為方便。
另外,在需要一對多發送信息時,由於郵箱是一個幾乎所有人都有的工具,也能確保資料能到達每個人手上。
“沒有哪個工具能取代 Email 的作用,因為人們總是針對特定受眾來使用它的。”湯姆林森生前在接受讀寫網的採訪中表示說。

現在湯姆林森的生命結束了,但電子郵件還在,它依然是在商業世界的運作中無可替代的一部分。


感謝他的奉獻,真的是改變了人類的工作方式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
追好文 :) 點個讚吧!
支持網站營運,有空請觀看一下我們的贊助商
echo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