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脂肪為何讓人「傷心」?
今年6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宣布三年之後,美國食品業將禁止使用會損害人體健康的「人工反式脂肪」。臺灣衛生福利部也在9月7日跟進,最快在2018年後,「不完全氫化的植物油」禁止用在食品製造。這幾年來很紅的「人工反式脂肪」到底是什麼?它跟其他脂肪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大家都說人工反式脂肪會讓人傷心?我們又為什麼要製造出這個會損害健康的東西?反式脂肪原來真的跟「相反兩側」的分子排列有關!我們使用的油品有「動物油」和「植物油」兩種,前者像豬油、牛油等,後者像葵花油、橄欖油等,而且組成的成分不太一樣,動物油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植物油則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椰子油和棕櫚油除外)。因為成分不一樣,所以它們長的化學結構也不一樣──「飽和脂肪酸」的分子模型像一條長長的鏈子,被稱為「長鏈」;「不飽和脂肪酸」的長鏈部分卻被分成兩條,稱為「雙鍵」。這長長的鏈子上有碳原子、氧原子和氫原子,如果兩個氫原子位在「雙鍵」的同一側,就是「順式雙鍵」,如果位在相反兩側,當然就是「反式雙鍵」,這也是「反式脂肪」名稱的由來。自然界的不飽和脂肪酸都是「順式雙鍵」,只有在反芻動物(如牛、羊)的乳製品中,有著非常稀少的「反式脂肪酸」,是由反芻動物胃部的某些細菌合成的。不過這種天然的反式脂肪,目前並未發現對人體有危害。但我們為什麼會製造出人工反式脂肪?答案竟然是──為了健康,為了方便食用,也為了增加保存期限。大家一定看過,在室溫下,動物油凝結成白色的固體,植物油則是黃褐色的液體。這代表要把動物油融解成液態,「融點」比較高,但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分子排列得愈整齊,代表分子和分子的手拉得愈緊,要打散它們就需要更大的力氣(也就是更高的能量或熱量)。因此,要讓分子整齊排列成長鏈狀的固態動物油變成液體,需要較高的溫度;而分子排列沒那麼整齊的植物油,只要一點點熱度,就能融解成液態。可是當我們要在麵包上塗奶油時,總不能用水水的植物油,也沒有耐心等待硬梆梆的動物油,加熱融解成適合的軟硬度,這時,就像其他食品研發或食品添加物的過程一樣,科學家出手解決了大家的煩惱──1901年,德國化學家諾曼研發出「把油部分氫化」的製程,成功的把融點較低的植物油,轉變成軟硬適中的人造奶油。因為「不完全氫化植物油」製造出來的食品不但便宜、保存期長、口感極佳,加上當時的人們知道吃進太多的飽和脂肪酸,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提倡以植物油取代動物油,所以許多國家把它納入食品供應鏈,成為許多食品的原料。可是大家都沒有想到,我們認為「比較健康」的植物油,在「不完全氫化」過程中產生的副產物──人工反式脂肪,反而會損害我們的健康……【更多蚊子的知識請看《幼獅少年》2015年11月號〈讓人傷心的反式脂肪〉,更多詳情請上《幼獅少年》官網、《幼獅少年》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幼獅少年》11月超值方案,「好禮三選一」大方送!】
【和《幼獅少年》、《科學少年》一起打造贏在起跑點的少年生活!】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