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背後有五大「元凶」
冬季一到,很多人都會出現咳嗽的癥狀,多數情況下是因為感冒引起,但有一類人,咳嗽時間超過3周以上,而胸部X線甚至CT檢查均無異常。臨床上通常將此類患者稱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簡稱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的誤診誤治率其實相當高,許多患者大量使用抗生素治療,專家表示,除了少數與細菌感染有關引起的慢性咳嗽疾病外,單純使用止咳藥物或濫用抗生素不僅療效不佳,甚至會進一步加重病情,並引起抗生素耐葯。因此,只有明確慢性咳嗽的病因診斷,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才能取得肯定的療效。近期廣州呼研所最近完成的一項慢性咳嗽病因診斷研究表明,發現前5位的咳嗽病因分別是:嗜酸細胞性支氣管炎(22%)、鼻後滴漏綜合征(R/S)17%、咳嗽變異性哮喘(14%)、變應性咳嗽(12%)、胃食道反流(12%),這些疾病占慢性咳嗽病因的77%。
辨析:慢性咳嗽有五大“元凶”元凶一:嗜酸細胞性支氣管炎癥狀表現:常常表現為刺激性乾咳,白天或夜間均可出現,偶爾有少許黏痰,多因吸入刺激物而導致,通常在吸煙者中更為多見。部分患者對油煙、灰塵、異味或冷空氣比較敏感,常為咳嗽的誘發因素。檢查治療:這類病人做X線或CT胸部檢查、肺功能檢查時均無異常,需要採用一種特殊的檢查稱為誘導痰細胞學檢查才能夠診斷。檢測痰中的嗜酸細胞是否增高,如果數量多,但支氣管激發試驗檢查呈陰性,則可能為嗜酸細胞性支氣管炎,用吸入性激素可緩解癥狀。
元凶二:鼻後滴流綜合征癥狀表現:主要發生在白天,入睡後較少咳嗽。除了咳嗽、咳痰外,鼻後滴流綜合征患者可能還會有咽喉部滴流感、口咽異物感或“漿糊黏著咽喉”的感覺,並可有頻繁清喉、咽癢不適或鼻癢、鼻塞、流涕、打噴嚏等癥狀。患者發病常因感冒誘導或加重。有時患者還有聲音嘶啞的感覺,甚至講話也會誘發咳嗽。檢查治療:鼻後滴流綜合征在臨床上容易漏診和誤診,主要原因為醫師缺乏對鼻後滴流綜合征的認識,只注意扁桃體、咽和肺的表現,看到胸片紋理粗深即診斷間質性肺炎,而忽略了患者的病史和其他體征。專家建議,慢性咳嗽患者未能確定病因前都可給予鼻後滴流綜合征的特異性經驗治療,並且根據療效確診疾病。
元凶三:咳嗽變異性哮喘癥狀表現:一到換季時節,有些人就咳嗽起來,以夜間或凌晨最為明顯,而且久治不愈,同時可能伴有一些“感冒”癥狀,如打噴嚏、流清鼻涕、鼻子堵塞等,還經常有鼻子、眼睛癢的情況,並常常因吸入冷空氣、煙霧、油煙及大笑等誘發或加劇咳嗽,這時,大多數人會以為是感冒,但服用感冒藥、止咳藥後,癥狀仍不減輕。檢查治療:做支氣管激發試驗,排查咳嗽變異型哮喘。如結果為陽性,則考慮為咳嗽變異型哮喘。一般建議在哮喘發作期應予以快速緩解癥狀的抗炎及支氣管擴張藥物;哮喘緩解期除了延續常規抗過敏藥物及止咳止喘的藥物治療外,應加入免疫調節劑---抗過敏益生菌,起到免疫調節作用。
元凶四:變應性咳嗽癥狀表現:這類咳嗽主要的癥狀就是,乾咳,沒有痰,總是感覺喉嚨發癢,沒有發燒等癥狀;如果遇到異味、煙霧或者冷空氣等的刺激,就會出現嗆咳。檢查治療:需要進行鼻分泌物細胞學檢查,如果以嗜酸性粒細胞為主則支持變應性咳嗽診斷。但還需行氣道反應性測定,如果激發試驗陽性,則為咳嗽變異性哮喘,應按哮喘病規則治療。變應性咳嗽患者應用糖皮質激素、抗過敏藥物、白三烯受體拮抗劑、β2受體激動劑和茶鹼類藥物則可緩解。
元凶五: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癥狀表現: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常常伴有燒心、返酸、噯氣等癥狀,一些病人在進食或睡覺時突然發作,呈劇烈性嗆咳、氣急、氣喘等。檢查治療:pH電極的24小時監測,排查胃食管反流。由於食道緊挨氣管,反流的酸性物質在氣道附近,通過神經反射,會影響氣管引起咳嗽。如果有食道反流情況,監測時pH值就會小於4,若此時正好跟患者咳嗽的時間吻合,就可考慮診斷為胃食道反流性咳嗽。藥物治療主要是質子泵抑製劑抑制胃酸分泌和促胃動力。但抑酸治療無效並無完全排除反流性咳嗽的存在,因為可能治療力度不夠,或者內科藥物治療無效,或者非酸反流等。對於高度懷疑反流性咳嗽的患者,治療時間要長,有些患者甚至需要2--3個月咳嗽方能緩解。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