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穹下的獨白/中土世界消失的傳奇:恐鳥與巨鵰

▲依照金庸在《神鵰俠侶》中的描述,「毛色黃黑,血紅肉瘤,雙腿奇粗,不知如何飛翔……」。我們的神鵰大俠楊過,會不會把食火雞誤認為大鵰了?(圖/林思民攝) 大 中 小 《魔戒》系列的作者托爾金(J. R. R. Tolkien)在《魔戒》和《哈比人》之中都提到一種行蹤飄忽的巨鷹。這群巨鷹被歸在「半獸半神」的位階,來頭很有架式,面子也不小。當主角陷入困境,劇情陷入死胡同(連作者都不知道怎麼解套),巫師就可以召喚戰鬥力破表的巨鷹出場。剎那之間,壞人死光光,巨鷹載走好人,原本的問題迎刃而解。其實「戒迷」們並不因此感謝托爾金,畢竟這種「開外掛」的安排,嚴重破壞了原本的劇情結構,被認為是托爾金寫作上的敗筆。另一方面,也可惜負責中譯本的朱學恆大神,當年沒機會跟著猛禽研究者去野外賞鷹,不知道大隻的猛禽叫做「鵰」,小隻的猛禽才叫做「鷹」,在翻譯的時候誤用了名詞。不過,我們仔細看看魔戒電影裡面的特效:10枚初級飛羽,12到14枚尾羽,這些大鵰的原創外型,可能還真的經過仔細的考據呢。無獨有偶地,在金庸小說裡面也有幾隻體型驚人的「神鵰」。來看看《神鵰俠侶》的描述:「那鵰身形甚巨,比人還高,形貌醜陋之極,……毛色黃黑,顯得甚是骯髒。這醜鵰鈎嘴彎曲,頭頂生著個血紅的大肉瘤,……邁著大步來去,雙腿奇粗,有時伸出羽翼,卻又甚短,不知如何飛翔,只是高視闊步,自有一番威武氣概。」經過後人的鑑定,我們認為楊過畢竟沒有受過正統的鳥類學訓練,很可能把民眾棄養的新幾內亞食火雞錯認成了猛禽;大家看在他神鵰大俠的身分,也不好意思點破他。無論真假,中西文化都把大鷹大鵰視為武功蓋世的神物。只是,在真實的世界中,有可能出現這麼大的巨鵰嗎?說也巧合,真實的場景就發生在魔戒系列拍片現場的中土世界:紐西蘭;只是時間要回溯到800年以前,體型當然也沒有故事裡描述的那麼誇張。哈斯特巨鵰(Haast"s eagle;學名Harpagornis moorei),是目前所知史上最大的猛禽。從德國出生、但是把下半輩子都奉獻給紐西蘭的地質學家哈斯特(Julius von Haast),在1872年依據找到的骨骸命名了這個物種。由骨骸判斷,這種大鵰的翼展可達三公尺,體重可達15公斤。以一個矮胖子的身材來比喻,哈斯特巨鵰的翼展或許不是最長的(至今,很多輕飄飄的兀鷲也可以達到三公尺的翼展),但是牠自己的重量,和牠能夠捕殺的獵物體型,都是史上最重最大的。大家對紀錄片中能夠把樹懶或猴子整隻從樹上抓走的南美角鵰(Harpia harpyja)有印象嗎?牠是現在公認全世界最大的飛行攻擊器;但是哈斯特巨鵰的體型,比角鵰足足再大了40%!既然講到巨鵰,就不能不提及故事的另一個主角:恐鳥(moa)。恐鳥與鴕鳥、鴯鶓、食火雞、鷸鴕(基維鳥)一樣,都屬於「平胸鳥」的大家族。這些不會飛的大鳥分布在南半球各個古老的陸塊,其中體型最大的就屬馬達加斯加的象鳥,以及紐西蘭的恐鳥。其實恐鳥並不是一種動物,而是一整個「科」的總稱(Dinornithidae);其中較大的種類可達250公斤,身長可達3公尺。
▲恐鳥發現者理查歐文(Richard Owen),與恐鳥骨骸的合照。(圖/翻攝自維基百科)恐鳥的發現在生物學研究史上也是個膾炙人口的故事;因為牠的發現者正是比較解剖學的鼻祖,也就是那位奠定恐龍的分類地位,但是後來在演化理論上與達爾文有著劇烈衝突的理查歐文(Richard Owen)。在人類的足跡登上紐西蘭之前,除了蝙蝠之外,紐西蘭完全沒有陸生的哺乳動物,而由種類繁多的恐鳥取代哺乳動物,在草原上漫遊的生態地位。而令人驚駭的巨鵰,就靠著捕捉島上的恐鳥為食。巨鵰的巨爪可以穿透5公分厚的皮肉,並直接刺穿6公厘粗的骨頭。直到現在,博物館蒐藏的恐鳥骨骸上,有相當比例的標本還留存著巨鵰攻擊的刻痕。科學家推測,牠們可以用一隻腳刺穿恐鳥的骨盆,並用另一隻腳給予恐鳥的頭頸致命的一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
追好文 :) 點個讚吧!
支持網站營運,有空請觀看一下我們的贊助商
echo '';
3